肉雞屠宰加工廠如何抓雞,裝筐和活雞運輸
抓雞既可以手工也可用機器,從世界范圍說,大部分公司是手工抓雞。由于雞只不習慣于外部的刺激,因此,抓雞組成員首先要被培訓如何減少對雞的應激。整個抓雞過程的設(shè)計和實施就是要保持最小的應激反應,通過減少瘀血、翅膀和腿部的受傷、減少熱應激和到達屠宰廠的死亡數(shù)來獲得較高的產(chǎn)肉量。據(jù)研究,90%的淤血發(fā)生在屠宰前的12~24小時,通常出現(xiàn)淤血的部位是胸部(42%)、翅膀(33%)和腿(25%)。
出欄前一天增加光照時間以提高雞只的活動性,抓雞不能抓脖子、翅膀。通過抓雞腿,到底每人一次能抓幾只雞才可以確保合適、安全,大家并沒有達成共識,一般認為一只手抓兩只雞是合適的,但也有報道一次抓6只雞也是安全的。已經(jīng)證明把雞只從40cm以上的高度放進雞籠會增加翅膀受傷的比例,同時應該避免裝車超過1.5米高度。
計劃周密的出欄程亭可以減少擦傷和毛雞到達屠宰場的死亡數(shù)量(Death on Arrjval,DOAs)。在炎熱的夏季,為了降低抓雞或裝車過程的熱應激,多采用移動式風機降溫(圖1)。毛雞在屠宰前的運輸,會造成胴體污染和產(chǎn)肉量損失。遠距離運輸(六小時及六小時以上),由于旅途的疲勞,使毛雞在屠宰過程中變得反應遲鈍,會減少瘀傷:但長距離運輸會減緩消化道蠕動,增加毛雞的縮水(毛重損失)。最嚴重的失重發(fā)生在禁食后6小時。
文章內(nèi)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,如有問題,請與我們聯(lián)絡(luò)!